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

臨終者的孤寂



許多人是漸漸死去的



他們變得衰弱 他們老去 然後迎接死亡



可是與他人的別離卻早早就開始了







衰朽本身就已經將臨終者 和生者隔離開來了...





他們孤立無援 正因大限將至


他們在社交生活時的愉快可能會減少

情緒上的牽絆也可能會減弱


但是對人麼的需要卻未因此止息...




老去者和臨終者 悄無聲息地自生者的群體中抽離...


慢慢告別了那些原本賦予他們意義和 安全感的人們 ....



高度發展社會中其中的一個缺點



儘管沒有人願意 臨終者卻經常早早就身處於孤獨之中了...



















~~~~~~~~~~~~~~~



生者在臨終者面前容易變得不知所措



他們經常不知該說些什麼



在這類情況下 可運用的語言資源是相對貧乏的



哀傷的感覺令人無法言語




這對臨終者而言 頗為痛苦



他們雖一息尚存 卻已被遺棄了....














《臨終者的孤寂》 Norbert Elias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13698&






>>>>>>>>





死亡本身 或許一向是個 大的議題 或 創作題材



但相對於接近死亡的臨終者 大家投射的關心 卻貧乏許多



現代醫學的進步 趨勢 由於人們不像古代般 這麼容易死亡



(十幾世紀時 的 人們 在40多歲 已經是個老人了,

加上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在,於是 對於面迎死亡 ,不是件遙遠的事,

因此面對態度也與現今不同. )



但現今在二十世紀 的我們

在社會的形象中 生命變得更長久 而死亡進一步被推遲 且較可預測


於是談論 關於 死亡 在整個社會的氛圍中 它是不受歡迎的



當然 面對那些臨終者



不是 我們沒有同情心 只是 我們不知該做些什麼



這是高度發展社會 的趨勢



人們 更注重獨立個體



身體健康也交給了醫院制度



於是 我們不如過去般 坦然面對死亡



也 不再如過去般 有那麼多傳統模式 或語言可安慰臨終者









因此 這麼嚴肅 不討喜的問題



大多 也就剩下了



社會學 學者



以及






臨終者本身自己的問題 與孤寂了....





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##EasyReadMore##